财富中心400 687 0116

新闻资讯

全面获取中原信托的即时资讯

信托业的下一个十年

        经历过六次清理整顿,被指“跑偏”,却横跨各类市场无往不利。信托业这一路走来,总有人质疑,总有人艳羡。泛资管时代的到来,对信托业是压力也是动力。为转型,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正在酝酿发酵。下一个十年,信托业是否也将引领财富管理市场的前行,我们拭目以待。
        当市场质疑信托业拐点降至,2012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以55.3%的同比增幅冲上了7.47万亿的高点。2013年,当转型论取代拐点论频繁见诸报端时,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却在10万亿关口撞上了天花板。在中国,信托业是个有故事的行业。
        经历过六次清理整顿,被指“跑偏”,却横跨各类市场无往不利。信托业这一路走来,总有人质疑,总有人艳羡。但信托业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始终引领着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前行的方向。
        泛资管时代到来,对信托业是压力也是动力。为转型,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正在酝酿发酵。下一个十年,信托业是否也将引领财富管理市场的前行,我们拭目以待。
        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
        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史上,信托业是唯一一个发展不连续的金融行业,长久以来一直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经过六次清理整顿,信托机构数量从数千家骤减至不足70家。信托业从来都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留下的却都是精华。
        自2001年《信托法》颁布实施后,信托业在有法可依的制度框架下经过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尤其是在2007年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之后,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在6年中增长了近20倍。至2013年6月末创历史新高9.45万亿。
        业界常把信托业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归结为制度红利,然而在北京信托总经理王晓龙看来,信托行业并没有什么红利,因为信托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在市场化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与其说信托业享有制度红利,不如说信托业是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先行者和受益者。
        我国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长期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经历20年发展历程仍在实践探索之中。虽然我国较早引入了信托制度,但其在中国的功能定位却与欧美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
        由于信托登记制度至今没有建立,信托制度的破产隔离功能并不能完全发挥。但这并不妨碍信托制度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的灵活运用,而这一点也为信托产品探索市场化利率水平提供了可能。
        多年来,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高于同期存款利率2-4倍的价格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其背后,是融资类信托对被排除在银行体系之外的融资需求起到了价格发现的作用。
        相比民间融资而言,融资方通过信托渠道成本可控,信托机构执行严格的项目审查和风险管理,同时也向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业内人士评价,信托融资所处的环境与商业银行利率管制和规模控制不同,信托融资更能反映市场真实的融资成本。
        泛资管引入二次竞争
       信托业走到了10万亿资产规模的关口,同时也走到了需要重新定位,确立转型方向的岔路口。
        泛资管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同业竞争,信托业短期受冲击亦在情理之中。券商、基金来势凶猛是否将削弱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尚不能得出结论。只是,信托业若不再享有制度优势,却未必能有券商、基金的客户基础。
       这一点,信托业大佬们比谁清楚。在今年6月的2013中国信托业峰会上,新华信托董事长翁先定提出应进一步推广信托制度,“发挥信托制度优势,让全社会分享信托制度红利,是信托业务创新的基本指导思想,现在是时候把信托制度推广到社会上去了”。
        经过多年的业务积累和风险把控,信托业已经开始尝试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据北京信托总经理王晓龙介绍,对于如何将信托制度运用于财产管理,有六个方面值得探索。第一是把信托制度引入土地流转过程中去,为城镇化、农民工服务;第二是引入国企改革过程,将信托制度运用到过桥、资产重组、购并、国企减持过程中;第三是将信托制度运用于存量信贷资产,加大流动性缓释;第四是引入信托制度对城投债资产进行管理;第五是引入信托制度解决家族财富发展、风险防范问题;第六是引入REITs解决房地产行业金融产品短缺的问题。
        未来路不破不立
        当泛资管大潮袭来,如何打造信托行业3.0时代?用方正东亚信托总经理周全锋的话来说,当是“不破不立”。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托业主要有资产隔离、财富管理、资金融通、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胃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等几大职能。信托职能的多元化伴随着投资者理财需求的个性化而来,因此,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路径也将顺应趋势,向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方向行进。
        从近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基金化信托业务、家族财富管理、公益与社会事务管理,都将是信托业大有作为之处。尤其是在“盘活存量”政策思路的背景下,各路资产管理机构瞄准资产证券化业务,已开始提前储备项目。
        与此同时,作为引领资产管理行业创新的信托业,也早于券商、基金等做出了财富管理的战略布局。或是自建产品线,或是搭建采购网络,多家大型信托机构正在为打造财富管理机构的终极目标积极准备。
        这一路走来,信托业曾被指责剑走偏锋,曾被指责为影子银行,但这都不妨碍信托业长久以来在竞争环境中培养出的生命力。就像经济学家王连洲所言,信托业应当有三个自信:功能制度的自信、经营业绩的自信和开拓创新的自信。信托业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