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国际油价持续快速上涨已令中国面临如何应对第二次国内成品油调价的压力。
据中国主流能源研究机构监测,到3月22日,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正式开启。有专家分析认为,最迟在4月份中国可能迎来年内第二次成品油调价,涨价幅度可能超过300元/吨。
一个月前,中国进行了今年首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汽柴油价格均上调350元/吨。据能源研究机构东方油气网测算,当时调价对应的布伦特原油现货、迪拜原油和辛塔原油三地原油价格移动平均值在每桶98美元附近,而截至3月21日,三地原油价格移动平均值涨至每桶109.58美元,三地原油价格加权平均变化率达到11.742%。这意味着,中国国内成品油调价参照的“22个工作日+4%”条件已满足。
东方油气网油品部主管冯臻表示,近日多国部队加大对利比亚空中打击,担忧情绪助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大涨,后期三地油价变化率仍有望继续上行,理论调价的幅度将越拉越大。
时间条件和三地油价变化率涨幅均已满足,中国市场各界对调价的判断也较为一致:“价格肯定会上调,但政策落实的时间恐怕会拖后,涨幅也一定会压缩。”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处于高位的国际油价让中国成品油调价的执行难度非常大,预计此次调价窗口打开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会立即调价,政策落实甚至可能拖至4月份。
目前,调价的预期已经在市场上广泛形成。从中国国内批发市场的表现来看,汽柴油批发价格基本已经逼至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成品油批发市场购销冷清,各方都静静地等待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调价政策的落地。
有经济学家认为,进入2011年,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正在向全球经济施压,能源需求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新兴经济体将首当其冲,尤其对于石油进口量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明春介绍,目前中国国内每加一升油,其中有56%的生产原料(即原油)来自国外进口。国家主管部门正积极研究继续完善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希望推出一个兼顾各方面利益,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化方向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都在考虑高油价的应对之策。在这样的时机下,全球清洁替代能源的发展正在借势提速。
当前,一种新型天然气开发技术正从美国推广至世界各地,唤起了全球清洁化石燃料储量大幅度增长的希望。这种技术被用来提取一种黑色岩石层(页岩)中的气体——页岩气。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表示,美国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已对其能源发展需求形成重要支撑,并有效减轻了其对石油的依赖。在美国原先用煤、用油的工业企业很多都选择成本较低的天然气。
这一动向将引发世界能源供给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国际关系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北美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对页岩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采取行动。
作为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大佬”,中石油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方面也描绘了发展“蓝图”。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计划部副总经济师徐建梅在上海表示,“十二五”期间,中石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全面提速,到2015年将达到40亿立方米的规模。此外,在页岩气、致密气等方面也将有实质性突破。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将受到更多的政策鼓励,发展前景广阔。保守估计到2015年中国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超过100亿立方米,乐观预测,这部分产量可能超过200亿立方米甚至达到3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