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25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教授
2016年,作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世界经济下行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托业如何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找准新定位,是当前我国信托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1季度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的多项指标表明,中国信托业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锐意进取,在信托市场发展经历转型阵痛同时,积极发掘市场潜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从资金供给与需求匹配角度加快业务转型,从粗放型数量扩张进一步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新常态:信托资产规模增速理性回归
(一)信托资产:增速放缓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58万亿元,较2015年1季度的14.41万亿元,年度同比增长15.06%;较2015年末的16.30万亿元,季度环比增长1.72%。在同比增速、环比增速方面,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速都有所下降。较2015年1季度22.85%的年度同比增长率,2016年1季度同比回落7.79个百分点;从季度环比增速看,2016年1季度也同比回落1.36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从2013年2季度开始,信托资产同比增速就一直在逐季下滑,只在2015年第2季度有微弱回升,但还是难以改变连续下滑的趋势。
图1:2013年Q1-2016年Q1信托资产规模及同比增速
面对相对放缓的信托资产增速,与其把之看做“五期叠加”环境下的回落和盘整,不如把之判断为新常态背景之下信托业实现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理性回归。其主要导因归纳如下:
第一,在“五期叠加”的特殊发展阶段,信托业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周期和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创新拓展实现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型,在新旧模式的转型期,资产增速出现回落是十分正常的。
第二,在信托业实现转型突破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意识到,转型的核心,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广种薄收”式的外延式发展、粗放式经营、低产品附加值、低业务科技含量以及盲目追求资产规模的发展模式,进而转型为“深耕细作”式的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管理、高科技含量产品、主动性管理的创新模式,构建信托行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2016年1季度乃至近一两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放缓,完全可以判断为是信托业在创新转型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第三,截至2016年1季度,信托监管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规章和政策,从“99号文”到“八项责任”再到“58号文”(《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6】58号),其中心意涵和政策导向就是要防控行业风险,实现创新转型。因此,对于支撑部分信托公司信托资产得以超长增长的“通道业务”、“平台业务”以及多数信托公司高度依赖的贷款类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限制、约束乃至叫停,最新修订的净资本管理指标和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标准,都释放出强烈的政策导向信号,即内涵式发展的经营模式是信托公司转型创新的不二选择。
(二)固有资产与权益:优化结构
2016年1季度固有资产规模达到4609.18亿元,比去年1季度的3670.33亿元,年度同比增长25.58%,稳中有升;与去年4季度的4623.28亿元,季度环比增长为负数,初步判断是分红所致。
图2:2013年Q1-2016年Q1固有资产规模及其同比增长
从资产类别来看,投资类资产一直是固有资产的主要形式。过去四年以来其占比大多在50%以上的水平,2016年第1季度投资类资产规模为3433.99 亿元,较2015年末的3265.35亿元环比增长5.16 %,较2015年1季度末2576.50亿元同比增长33.28%。投资类资产规模占比高达74.50%,相比2015年第1季度的70.20%,增长4.3个百分点;相比2015年第4季度的70.63%,增长3.87个百分点。贷款类资产无论资产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在持续下跌。2016年第1季度贷款类资产规模仅335.16亿元,比2015年第4季度349.36亿元相比下降了4.06%,其占固有资产的比例也从2015年第1季度的12.50%下降到7.27%。货币类资产也呈下降趋势,2016年第1季度543.22亿元,相比2015年末725.60亿元下降达25%之多。
2016年第1季度信托业所有者权益3860.19亿元,相比2015年第4季度3818.69亿元基本持平;相比2015年1季度3294.69亿元,同比增长17.16个百分点。
图3:2013年Q1-2016年Q1所有者权益规模及其同比增速
从净资产的组成部分来看,信托行业的实收资本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速逐渐放缓,其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也扭转了继续下降的趋势,略有上升。2016年第1季度实收资本达到1709.35亿元的规模,较去年4季度增长了56.84亿元;其占比为44.28%,比去年同期水平略有上升,增加1.85个百分点。
2016年1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金规模为161.06亿元,同比增长31.43 %,环比增长2.33%。其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较去年整体水平有小幅增加。2015年1季度3.72%,2季度3.80%,3季度3.74%,4季度4.12%。信托业在不断地扩大赔偿准备,说明信托公司在有意识地抵御风险,缓解信托行业风险。
图4:2012年Q1-2015年Q1信托赔偿准备及其占比
从上述2016年1季度固有资产的系列数据,我们可以概要解读出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信托公司加速转型,以成立专业化子公司进行探索实践已渐成主要突破点。通过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产品营销子公司、购并基金子公司以及家族财富管理子公司等,充分凸显信托公司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模式。除此之外,近年资本实力大增的信托公司还明显加大了对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股权的投资规模和力度,以实现长期稳定的资本回报。综上,2016年1季度信托公司固有资产投资类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的3433.99亿元,较2015年1季度末2576.50亿元同比增长33.28%,投资类资产规模占比高达74.50%。这应该是一个各方都十分乐见的结构变化。
其次,信托公司在净资本管理约束和增强风险防控实力的双重压力下,增资扩股热情不减。截至2016年1季度全行业实收资本达到1709.35亿元的规模,较去年4季度增再增56.84亿元,每家公司平均实收资本规模一举突破25亿元大关。然而,在增资热潮之下,我们需清醒看到少数公司不顾现实盲目攀比,资本金大规模急剧增长,其“双面刃”效应也逐步显现:一是给信托公司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本收益率堪忧;二是少数公司急功近利态势有所增加,个案风险不断集聚;三是部分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攀升,信托主业地位遭受冲击。
再次,风险防控意识不断强化,防范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已成为行业共识。尽管监管部门成立了信托业保障基金,已经为防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防火墙体系,但全行业的风险防控意识进入2016年有增无减,截至2016年1季度末,全行业信托赔偿准备金规模高达161.06亿元,同比增长31.43%,这无疑为信托公司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个案风险不可小觑
2016年1季度末信托公司全行业风险项目个数为527,规模为1110.19亿元,较2015年4季度末的973亿元增加137.19亿元,环比增长14%。虽然风险项目的个数、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对应信托资产规模165809.95亿元,不良率仅为0.66%。在1110.19亿元的风险项目中,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为53%,单一类信托占比为45%,财产权类信托占比2%。
总体而言,在信托保证基金业已实施和行业风险缓释机制逐步健全的背景之下,信托业上述风险处在可控范围之内。然而,风险项目规模环比两位数的增幅,也必须引起业界高度的关注和警觉,特别是风险项目中集合类信托占比为53%,说明传统的以债权运用为主、“点对点”项目融资型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已经成为风险项目的重灾区。此外,风险项目中单一类信托占比达到45%,也再次昭示了所谓“通道业务”并非可以高枕无忧,百分之百安全,而很可能是“名利”双失的赔本生意。
二、新挑战:核心经营指标有所回落
(一)主要经营指标
2016年1季度,信托业经营业绩(经营收入、利润总额和人均利润)相比2015年1季度均有所回落。
首先,经营收入指标,2016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14.99亿元,相比2015年第1季度的229.96亿元,同比下降6.51%;较2015年第1季度28.72%的同比增长率,可比口径下降了35.23个百分点。
收入结构更趋合理,信托主业进一步突出。其中,2016年第1季度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明显,其总额为156.39亿元,相较于2015年第1季度,同比增长22.21%,占经营收入的比例为72.74%,信托业收入占经营收入比例增长了17.10%,信托业务收入占据了全行业经营收入将近75%的份额,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就环比而言,2016年第1季度相对于2015年第4季度,其经营收入、利息收入、信托业务收入及投资收益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比例分别为39.25%、11.85%、29.76%、60.40%。
图5:2013年Q1-2016年Q1经营收入及其同比增速
其次,利润总额指标,2016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利润总额139.84亿元,相比2015年1季度的169.31亿元,同比下降17.41%;较2015年1季度33.73%的同比增长率,可比口径下降了51.14个百分点。
再次,人均利润指标,2016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人均利润59.16万元,相比2015年1季度的77.25万元有所下降。
在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6年1季度信托业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趋势,除了宏观经济周期尚未走出下降通道因素之外,同时也说明了信托业正经历着由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型调整阵痛期。
(二)信托资产盈利能力
信托项目收益率和信托报酬率通常表明信托公司对信托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信托资产对委托人的回报率高低和信托主业对信托公司收入贡献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已清算信托项目而言,2016年1季度年化综合收益率8.18%。没有延续2015年持续逆势拉升的趋势,整体水平稳中有降。2015年年化综合收益率1季度为8.11%、2季度为10.19%、3季度为7.30%、4季度为13.96%,2015年全年平均达9.89%。2016年1季度的年化综合收益率水平,相比较2015年全年看,表现平稳,更加趋于市场常态,符合资管市场定价的主流趋势。
相对已清算信托项目,信托业实现的平均综合信托报酬率在近两年基本处在低位盘整阶段,维持在0.5%-0.6%之间。2014年1季度为0.54%,2季度为0.62%,3季度为0.55%,4季度为0.51%;2015年1季度为0.40%,2季度为0.50%,3季度为0.62%,4季度为0.53%。而2016年1季度清算信托项目1600个,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50%,略低于2015年4季度的0.53%,没有实现大的突破。
之所以说2016年1季度信托项目年化综合收益率更加符合当前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趋势,是因为利率的市场化对信托产品收益率形成“熨平”效应,可以有效改变信托产品预期收益长期居高不下的困境。
长期以来,信托产品收益率一直在理财市场上一枝独秀,远远高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低风险、高收益”有悖规律的产品定位一直成为信托业难以化解的“痛”。而近期以来在央行“双降”大背景下,受融资方、市场量化宽松、利率持续走低预期以及债券发行条件放宽等因素影响,社会融资成本普遍下降,加之一些优质项目也必然选择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这两方面的因素无疑为信托产品趁势大幅调低产品预期收益率、随行就市、回归供需规律常态,进而熨平资金成本,释放投资压力,化解兑付风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2016年1季度信托项目年化综合收益率的实际走势也充分印证了这一必然趋势。
三、新发展:信托本源业务日渐凸显
(一)以信托投资功能分析
从信托功能看,融资类、投资类、事务管理类信托在2014年末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三者各占三分之一。2015年后这种局面很快被打破,融资类信托一路下降,2015年末,融资类信托资产规模为39648.07亿元,融资类信托规模占比下降为24.32%;事务管理类信托稳步上升,2015年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规模为63071.11亿元,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上升为38.69%;投资类信托自2013年以来始终保持了上升趋势,2015年末的投资类信托达到60317.02亿元,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为37.00%。2016年1季度,信托资产基本延续了这一趋势:2016年1季度融资类信托41209.35亿元,占比24.85%,较2015年末占比微升0.53个百分点;投资类信托55102.15亿元,占比33.23%,较2015年末占比下降3.77个百分点;事务管理类信托69498.45亿元,占比41.91%,较2015年末占比提升3.22个百分点。
图6:2012年Q1-2016年Q1信托资产按功能分类的规模及其占比
(二)信托资金来源结构
信托业的集合资金信托占比自2013年4季度开始稳步上升,直到2014年4季度开始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30%左右。具体占比分别是:2013年第4季度24.90%,2014年第4季度30.70%;2015年第1季度33.26%,第2季度35.37%,第3季度33.84%,第4季度32.78%;2016年第1季度33.01%。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信托业的单一类资金信托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单一大客户驱动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的下滑,单一类资金信托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1季度占比为69.48%,2季度占比为67.99%,3季度占比为65.01%,4季度占比为62.58%;2015年1季度占比60.11%,2季度占比58.01%,3季度占比58.18%,4季度占比57.36%。2016年第1季度占比为56.56%。自2014年1季度至2016年1季度,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下降12.92个百分点。
相较于集合资金信托的稳定,单一类资金信托的下滑,事务管理类信托得益于国内高净值财富人群的增多、家族信托的兴起等原因,占比反而是在稳步上升。具体占比:2011年为3.55%,2012年为6.50%,2013年为5.49%,2014年为6.72%,2015年为9.87%。2016年1季度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更是突破10%,达到10.43%。
图7:2012年Q1-2016年Q1信托资产按资金来源分类的规模及其占比
(三)信托资产投向
2016年1季度信托财产的投向依旧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基础产业和房地产。和2015年4季度相比,五大领域占比发生改变。2016年1季度信托资产投向依次为:工商企业占比23.74%,金融机构占比18.49%,证券投资占比18.13%,基础产业占比18.02%,房地产占比8.71%,其他占比12.91%。相较于2015年4季度工商企业占比上升1.23个百分点,证券投资下降2.22个百分点,其余三项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说明信托资金的投向基本保持稳定。
图8:2012年Q1-2016年Q1信托资产投向规模及其占比
1、工商企业。2016年1季度末,工商企业继续保持其资金信托的第一大配置领域的地位,规模为3.52万亿元,占比为23.74%。相较于2015年4季度工商企业占比22.51%,上升1.23个百分点,相较于2015年1季度占比23.49%,上升了0.25个百分点。2015年1季度工商企业信托规模为3.16万亿元,2季度上升为3.18万亿元,3季度为3.25万亿元,4季度进一步上升为3.31万亿元,2016年1季度规模地持续上升。这进一步证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信托公司为实体经济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金融机构。2016年1季度末,金融机构为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2016年1季度末,资金信托对金融机构的运用规模为2.75万亿元,占比18.49%。自2015年2季度以来,金融机构占比就呈上升趋势。2015年2季度金融机构占比15.30%,3季度占比16.49%,4季度占比17.93%。自2015年2季度至2016年1季度金融机构占比已上升3.19个百分点。
3、证券投资。2016年1季度末,证券投资为资金信托的第三大配置领域。2016年1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69万亿元,较2015年1季度末占比增长1.57个百分点。其中证券投资(股票)信托规模约为4142亿元,其在信托资金投向的占比为2.79%,较2015年1季度末占比5.77%,下降2.98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规模为2775亿元,其在信托资金投向的占比为1.87%,较2015年1季度占比1.39%,提升0.48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债券)信托规模约为2万亿元,其在信托资金投向的占比为13.47%,较2015年1季度末占比9.40%,提升4.07个百分点。
4、基础产业。2016年1季度,基础产业仍是资金信托的第四大配置领域,规模为2.68万亿元,占比为18.02%。2015年以来,基础产业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1季度为20.75%,2季度为18.48%,3季度为18.79%,4季度更是跌落至17.89%。2016年1季度基础产业终于遏制了这一下降的趋势,有微弱回落,上升至18.02%,但上升还不明显。
5、房地产。2016年1季度末,房地产依然是资金信托的第五大配置领域。2016年1季度末,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规模为1.29万亿元,占比为8.71%,占比较2015年1季度的9.93%下降1.22个百分点,较2015年末的8.76%下降0.05个百分点。房地产信托占比从2015年1季度跌落10%内之后就一直持续下降,到2016年也未能改变这一局势。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四、新机遇:焦点探析与趋势判断
(一)行业调整将逐步平稳
201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在世界经济差强人意的大背景下,6.7%的同比增速合乎情理。伴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将在2季度逐步启动,效能将逐渐得以发挥,2季度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概率较大,整个经济基础有望逐步企稳。信托资金的重要投向是实体经济,占比达到80%左右,实体经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信托行业的景气程度。宏观经济逐步企稳传导到经济实体,进而影响其投融资决策,再进一步反映到信托行业资产增速规模上。因此,预计2016年后三个季度信托行业的资产规模调整将会逐渐步入平稳时期。
(二)风险防控成为主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当前经济发展,经济增速回落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虽然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经济的风险因素在逐步排除,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2016年1季度信托风险项目数量和规模不同程度的增长为信托行业敲响了警钟,风险防控将成为永恒主题。在风险防控中,除了要继续发挥信托行业的传统优势以外,更需注重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做好限额管理,在大类配置中控制投资总量,同时要有一定的逆周期思维,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涨期间,采用更加严格的优先/次级比例,坚持优中选优等。
(三)传统实业信托业务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首先,基建类信托稳步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刻地影响着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脉络。一直以来,基建类投融资业务是信托公司的业务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报告称,未来五年内城镇化率提高5%,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由此将衍生大量的基建投资业务机会。2016年信托或将有广阔的参与空间。
其次,去库存和分化发展格局背景下,房地产信托业务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去库存”的重要任务时,提出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价和并购重组、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农民工市民化潜力巨大,可以预计由于房地产与金融高度融合的特性,以及良好的收益水平,2016年房地产信托仍将是信托公司业务的重心之一。
(四)不断创新探索信托本源业务,实现热点轮动
2016年1季度信托业创新转型不断发力,热点频出。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投资环境逐渐完善,投资者理财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2016年信托业将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互联网信托、家族信托、消费信托、慈善信托、海外信托等新兴业务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发挥互联网信托优势。互联网化未来依旧是信托公司的发展方向。但这种互联网化绝对不仅限于为互联网理财机构提供资产来实现信托产品的在线销售,更重要的是要将信托公司的金融优势以及信托工具的法律制度优势在互联网平台上得以运用。
第二、发展家族信托。2016年1季度多家信托公司试水家族信托,伴随我国高净值人群将进一步扩大,家族信托必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家族信托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未来可以借助专业化家族信托设计团队,全力推进家族信托业务稳步开展,为中国富裕家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全面解决富裕家族面临的家族财富管理困惑,构建家族信托生态系统。
第三、布局消费信托。2016年1季度在行业领先机构的示范效应下,已有多家信托公司跟进探索消费信托。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信托业亟待转型升级,居民对产品品质需求的提升等现状,使消费信托的发展充满了机遇,未来前景可观。
第四、推广慈善信托。伴随着2016年《慈善法》正式出台,公益信托已经成为信托业2016年1季度最炙手可热的焦点领域。据统计国内仅基金会与慈善机构的资产存量就已超过2000亿元,由于信托公司在资金的管理、保值增值、信息透明度、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其他慈善组织则在公益项目和受助群体的开发、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因此在《慈善法》、《信托法》的框架之下,未来可以积极探索“慈善组织+信托公司”的慈善信托模式。
第五、积极开展海外信托。2016年1季度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尝试离岸信托和跨境资产配置业务。信托业还可以依靠“一带一路”政策导向,主动探索以本外币一体化融资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国际投行业务。一方面“一带一路”有着很大的基建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有着很大的贸易融资需求。信托业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业务、加强多方合作关系、适应市场需求等,不断为信托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