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心400 687 0116

新闻资讯

全面获取中原信托的即时资讯

沪首开基础设施全球融资渠道万亿信托资产已投入

       昨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和亚行副行长拉克什米·万卡塔查兰共同为 “上海国际基础设施融资交易中心”(以下简称 ‘交易中心’)成立揭牌。 “交易中心”包括基础设施信息标准化处理和基础设施融资项目撮合交易两大功能,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基础设施项目来沪发布融资信息,从而能解决目前基础设施融资信息不对称、成本较高等问题。

       据悉,在初期进入“交易中心”的项目将主要来自 “亚洲城市发展中心”,市场成熟后可扩大至其他有意愿参加并满足条件的国内、国际项目。资金供应方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及合格外国投资者。

       欧洲国际承包商协会公私合营工作组主席Enrique Fuentes认为,私营机构参与基础设施融资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来源保障,比如,最低收入担保;同时需要政府有发达的外汇市场做支撑,以规避投资时的汇率风险。此外,政府还应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投资时间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因为,有些风险是私营企业无法承担的;而即使能顺利过渡某些风险,这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也意味着代价较大。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响东表示,信托公司在基础设施投资、融资、资产收购、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10年6月底公布的数据,信托公司行业到6月底为止,整个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达到2.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投向基础领域中的管理资金占38.3%,也就是有一万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领域当中,这个基础领域包括道路桥梁、机场水务、电力环境等。

       在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立中,信托公司可以做一些创新结构的设计。刘响东透露:“比如引导大型的投资机构包括社保资产通过信托法律结构参与到需要资金的各类基础项目。第二是为已经在建,或已建成的有一定现金流的项目 ‘准资产证券化’,加入债转股的概念。其次是可为比较成熟的基础设施领域发行产业基金,联合各种专业机构管理相应产业基金。

       不同类型私营机构参与到基础设施融资中,刘响东认为,首要问题就是目标资产的可商业化。即标的本身是否具有可投资性,最近四部委都在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有基础设施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现金流覆盖,第二类是部分现金流覆盖,还有一类是完全没有现金流覆盖。适合商业运作的主要是第一类和部分第二类。反之,如果对第二类(部分)、第三类进行商业化运作就必然会牵涉到政府的信用问题。

       要盘活这个市场,刘响东表示:“投资基础设施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不是资金从哪里来,而是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合理预估,不同基础设施需要的措施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市场化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加入,准确描述标的项目细节。第二个问题就是税收的问题,这是共同的问题,在基础设施运营投资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税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梳理。第三个就是投资品种的流动性问题,因为基础设施项目一般覆盖时间非常长,传统的做法是一般要运营10年甚至20年。如果有流动性的机制,让投资者能够便利的退出或者进入项目是很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