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心400 687 0116

新闻资讯

全面获取中原信托的即时资讯

信托业“牌照诱惑”

        不管是中资行还是外资金融机构,似乎都在眼馋信托牌照这一肥肉。但动机为何呢?
        由于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每个行业都要受到极其严格的约束。但是信托投资的经营范围却相对宽泛,作为唯一一个可以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行业,信托牌照的这种灵活性一直深为银行所艳羡。在目前各银行打造金控平台的大背景下,各大银行相继入手信托牌照已为常态。目前已经成功的包括交通银行控股交银信托、建设银行控股建信信托、兴业银行控股兴业信托,但仍有民生银行收购陕国投失败的前车之鉴。
        不过强强联合的结果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即便这些“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信托公司,目前也尚未能通过非常优异的成绩征服众人,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一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目前各家银行还没有将自己的业务与旗下信托公司的较好的的整合起来,银行系信托公司的股东优势并没有得到最充分发挥;控股银行只是为了自身业务链扩张的目的控股信托公司,而不能站在信托公司的角度考虑;银行更加严格的风险管控从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托公司业务保守。
        此外,除了跃跃欲试的内资银行,外资行入股中资信托公司却不乏成功案例,仅今年便已传出摩根大通与蒙特利尔银行分别拟入股百瑞信托与中粮信托的消息。对此,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考虑到去年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等原因,参股中国的信托公司对于外国金融机构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盈利机会;对于中国的信托公司而言,与国外的金融机构相比还显得不成熟,引进国外战投将是一个学习以及熟悉海外市场的机会。
        再把话说远一点,信托牌照虽然稀缺,但是不同机构收购信托牌照的动机也并不相同,譬如经纬纺机高溢价收购中融信托实现了扭亏,而银行收购信托公司则更多是看中牌照本身价值。这样的稀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行业内的特有现象,部分信托公司并未全身心经营,而是坐吃牌照,等“金主”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