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心400 687 0116

新闻资讯

全面获取中原信托的即时资讯

信托产品成为股市“风向标”?

  “你们公司最近有没有新项目可投?某某信托公司都在发新项目了,你们什么时候发了请提前通知我!”虎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早晨还不到八点钟,河南一家信托公司客户经理方女士就收到了老客户催问新投资产品的短信。

  方女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去年12月中旬起至今,她就经常接到类似询问新发产品的短信或者电话。这是继2008年二季度后,近几年来她第二次如此集中地收到此类信息。

  “我们的客户多数都是老股民。在股市形势比较好的时候,这些客户绝大多数的资产都在股市中。当前他们集中关注信托新发项目,其实能够反映出这个阶层对下一阶段股市并不看好。”方女士告诉记者。

  据她分析,在很多客户眼中,信托产品都是风险可控、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安全、稳定、较高收益”的特点使之成为不少投资者应对熊市和震荡市的首选理财工具。而通过客户对股市和信托产品资产的调配,方女士就能够大致掌握这类投资者对股市的判断。

  “前些年,由于各种资金级别的客户都可以参与信托投资,而占绝对多数的十万元级别的小客户的‘跟风’情绪比较重,那时候能够更明显地看到他们的资金闻风而动,在股市和信托之间的转移。所以当时信托产品作为股市替补投资品种的特点更为突出。”方女士告诉记者。

  “现在由于信托只做100万元以上单笔投资的高端客户,而信托产品也只是这些客户资产中的一部分配置,所以起变动就不是特别明显了。”方女士说,这是因为大客户的资金一般在各项投资工具中配备的都有,转移的动作不会特别明显,也就是改变投资比例而已。

  但即便如此,方女士近两年还是观察到了大客户资金的迁徙。

  据她观察,第一次明显流动始于2008年二季度。当时,随着2007年大牛市的终结,大量资金从股市撤出,涌入信托投资。

  “当时几乎每天都有老客户问什么时候发新项目,还不断有新客户登门咨询。”方女士告诉记者,后来,随着2009年上半年股市一路上涨,到年中时也出现了个别客户转让信托产品,将部分资金转入股市的情况。但整体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向股市涌入的现象。客户们的大部分资产还在信托公司。

  而自2009年年底起,她又开始不断地接到大客户想把资金转入信托项目的来电。

  “这些客户聊起他们对市场的看法时,几乎都要说到预计近两年股市都不会太好,所以决定把大部分资产从股市转到信托产品,希望我能提供收益较高的项目给他们。”方女士说,现在她所熟悉的不少大客户已经陆续将资金从股市转入信托领域的投资产品,大多数客户留在股市中的资金已经是个人资产中很小的一部分。

  方女士说,从这些客户的资金配置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股市下阶段的形势——“即使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如果这么多有实力的散户投资者都做出了近似的判断,把资金从股市抽出,股市还能强到哪去?”

  相关数据显示,即使在高通胀时期,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也超出CPI指数约2个百分点,其高收益水平使其抵御通胀效果用显著——2005年至2009年CPI指数分别为1.8%、1.5%、4.8%、5.9%、-0.7%,而同期一年期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别是4.3%、4.2%、7.6%、7.8%、6.3%。

  但据方女士分析,单就信托产品自身而言,由于产品收益跨度很大,所以也因为收益率不同而出现了分化:基于高端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他们对信托(收益相对较高但风险较低)的认识,在投资信托时,这类客户会挑收益偏高的进行投资,而基本不考虑低风险低收益项目。所以近一年来高收益信托产品好卖,而收益低的难销。

  “10%的年收益率是这些客户心中的一个‘坎’,对低于这一收益率的产品,客户会非常犹豫(投还是不投)。”方女士说。

  据她介绍,客户选择信托产品的另一个标准是投资周期。

  “期限越短的产品流动性越强,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度过熊市,另一方面资金也不会被信托产品拴住,等股市好转,他们可以迅速返回股市。